事实上,研究生带给我最大的痛苦是空虚,自以为的师生真情、自以为的团结奋斗,都是逢场作戏,每个人似乎都把这一种纯粹的追求看作工作罢了,只有自己如此认真,衡量的尺子从来都是冷静客观的,没有什么盗亦有道……
以前的电影真的是增加了我们的寿命(过不一样的人生hhhh),讲好最最重要的一件事,见微知著,可视化地空虚。
想到以前看《毕业生》不论是插曲还是结尾“我们下一步干什么”,都能侧面透露出一点点空虚,浪漫、夸张、抽象,说不出来只能产生共鸣。而《门徒》应该算是现实主义派,具象化了毒品和空虚哪一个更可怕。
真的能引起思考的永远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因果导致问题,感觉这部电影也是如此,
最初的思考:阿里开始只是从吸毒的人中看到了生命的空虚,将空虚归咎于毒品。戒毒中心的病人、残疾人,阿芬鬼一样的状态,以及阿芬老公的暴力、小孩子的惨怜;当然还有缉毒团队的正义,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毒品,进而指向了卖毒品的人。连阿芬也说“自己只是证明给丈夫看毒品可以戒掉”,这就导致吸毒的人是被迫的,毒品才是错的,那么毒品怎么消灭?自然是消灭贩毒的人。
情感上的不自洽:同时进行的,电影浓墨重彩地刻画了阿力的“贩毒事业”,与老板的生死之交, 还有老板面对多病的人生仍然积极向上,也并不会坑害他人报复社会。有一些细节,第一个,阿力说这件卧底大事做完也没什么钱拿,而当时老板直接问他房子多少钱都不用还(可能还有暂时忘记了)。这么看来于情,似乎上面推出的因果并不成立,至少阿力一直不是很认可。这一步非常成功地吸引观众开始思考。
逻辑上的肯定:当阿力从泰国玩乐回来看到阿芬死后,我觉得这是电影第一次坚定地确认了一切源于毒品的因果,他经历地奢靡、吸毒人的悲惨对比过于明显,足以带领观众思考毒品的危害。
自我怀疑的推翻:这个推翻有很多伏笔,让这个空虚的人更可怕的转折更为合理
之后就是阿力自己的空虚,断送了与老板的人情、7年让自己忘记警察身份、喂的鸽子被人遣散、喜欢的女孩已经离开、三道杠的制服只能吃灰。过去的7年似乎没有痕迹,怀疑自己的记忆,怀疑自己的意义,这就是空虚。这一刻,他拿起针头,再被晶晶扔掉,一下子因果关系就倒置了,灾难在人的空虚而不是毒品。